“走”“访”“变”——培训、考评有感

创建时间:2022-01-06

 

作者:陶苗苗

一、走

所谓“走”,原本是指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如:行走、走路。其本意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文字形像人摆动两臂跑步的样子。也可译为“走,趋也。”如:奔走。

之所以要解释“走”的含义,是因为只有走出去,才能见识到更多的东西。这个走,就要“走出去,请进来”!

走出去,对于所有学校教师来讲,只能是寒暑假或周末,但是这种“走”,只存在于自身愿意主动提升,自身想成长的教师,才会主动“走”出去。而大部分一线教师为何走“不”出去?因为忙于上课、备课、参加各种比赛,还有家庭的担忧。没有时间走出去。所以,当学校一旦有比赛、观摩、评委等校与校之间的交流时,一定要抓住机会。多看、多想、多学。只有走出去,才能学到想学的东西,眼界开阔了,知识自然就丰富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有计划的学习,有目的的借鉴,才能助力自我的成长。学校要根据我校教师的专业设置,分批安排教师参观、学习其他兄弟学校,而不仅仅只是一味的只抓单一教学。教师的心在学校,不用管理也照样能把课上好,反观之则不然。一节生动有趣的课堂,能使学生的听课率提高90%,如何生动?如何有趣?文化课教师一定要备足课,带着课件进课堂,而不是一本书一个人进课堂。本就文化基础薄弱的学生,再面对这样一位枯燥无味的教师,想不睡觉都难。而我校有课件的教师有课件的人数较少,教务科的工作不是写写制度,查查课,要要人那么简单的,而是要研究如何提高教师的上课水平。教师水平提高了,学生就能被正确引领。网络上经常看到某某高中唱着快板说历史、某大学教授课堂缺勤率为0,某大学课堂提前占座,否则约不上课......这种情况如果在我们学校出现,那么学校何愁未来呢?

这里,我真的要说句题外话,教务处目前人数是全校人数最多的,可还是到处挖人,到处要人,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是该仔细想想了。领导的水平是从何体现的?是用来“团”人的,是用来“和谐”的。如果一个教师面对的是一位处处以身作则,处处带领大家共同研究、共同学习、并能在你说不会的时候,还能教你如何做的领导,大家可能都不好意思说不了。教务处是所有学校的最大部门,教务的领导要做的太多,但首先一定是个有情怀的教师,不与任何教师计较的人。其次,必须做到一碗水端平,千万不要带个人情感工作,否则教学工作永远只是那么几个人在做。

综上所述,学校要发展,主要就是教学一条线的工作做的如何,教师会教,学生愿意学,才是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诚然,钱是一方面,但是没有钱就不能做事了吗?孔子治学,讲究的是方法,而不是“挣钱”。我浩浩中华的教育大家,哪个是给钱做事的?师者,德为先!好好想想,那句话怎么说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细细品......

  • 二、访

《新华字典》里的访,意为探问、向人询问调查。《尔雅》里的释义为“谋”。

    访,是交流学习的最佳选择,但是如何让自己的访学变得更有意义,让自己的时间和财富不被浪费,就需要自己在访之前,做好基础的工作。访的主要目的是开拓视野,在与兄弟学校访期间多与高校的学生、教授沟通学习。多问勤思,先从改变自我开始。

一访老师,多看多问一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问题。二访学生,随意的问一些学生对学习的看法,教学的看法,以聊天的方式更能得到自己想得到的答案。三访校园,用眼睛去看,欣赏其他校园的美景的同时,借鉴校园设计有特色的地方,自己加以改变,运用。

  • 三、变

变,变化,这点不用查字典。让别人变化很难,那么就要改变自己。作为教师,能使一个成绩靠后的孩子提升到名列前茅,就是变。作为学校如何提升教师的幸福感,也是需要靠“变”才能实现的。我们现在做的就是把许多问号变成感叹号!把不可能变成可能。除了时间,还有每位教师的内心变化。

总结了以上三点,再来谈谈淮阴中专之行。

淮阴中专有两个校区,新校区环境好,实训操作基地大,设备先进,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这个我就不多说了。我要说说老校区,原淮阴教师进修学校。这个校区和我们学校没法比,但让我一下想起了我们学校的老校区,很像。但是他们的校园干净,整洁。学生整体素质也比较高。老师更没有悠哉走路的,都是步履匆匆的。问了为什么,因为他们每个老师的课都很多。从教务处陈主任哪里了解到,因为学生课时是满课时,有的教师还要跨校区上课,所以,他们的老师都“动起来”了。在与教师、学生聊天的过程中,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学历

学历的高要求,不仅是为了迎接上层领导的检查。还有自身的提升。现在凡是有检查,学校的评估,做材料,对于学历的要求都很高,研究生谁愿意到中专来?只能靠老师自觉的学历提升,所有的教学工作必须在不断的提升中才能跟得上学生日益增长的各种问题,以及教师的自身水平的提高。因此,学历的提升应该是每位教师终身学习的必经之路。

  • 二、经费。学校学生多,教师就多,在编教师二百多人,不在编

的只有几十人,这些不在编教师的工资都是学校自己解决。申请项目的经费。但是,必须有项目可申请,申请下来,必须完成。这也是一种对教师们的工作内驱力,也可以理解为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有了项目经费,所有教师就可以实现同工同酬。

  • 三、课程安排。教务处安排课程、学生科安排班主任工作,几乎

不跟老师商量,都是直接把课安排好,开学直接宣布。为何不商量?因为商量了永远都是不同意的太多,工作无法开展。索性一视同仁。因为他们有高考班,每个老师都是跟班走,不许中间换老师。

  • 四、团队合作意识很强。参加技能大赛的老师必须是一个团队,

每年定人员、定指标。人人都必须参赛。并且各专业所有教师必须一起辅助每年参赛的学生和老师。不允许单打独斗。一个人的力量永远没有团队精神来的快。并且单打独斗很容易变成“一个人吃独食现象”!没有团队,何来交流?教学工作如何正确开展?就会出现好的越来越好,差的越来越差。天平失衡了,就永远失衡了。

  • 五、学生发展以升学率为主。因为淮阴中专有高考班,而从去年

开始,注册入学已经不允许了,所有学生必须有高考成绩,才可以上大专,上本科。所以凡是高考通过率超过学校预计名额的,该班级所有教师奖金翻倍。我们学校是否也该转型把就业率改成升学率?

  • 六、学生就餐订餐制。每天每人15元,早中晚都在学校吃。开学

一次性把餐费交齐。这样学生必须在校吃饭,避免了食堂没人吃饭的问题。当然最关键的还是食品安全得到了保障。

学校要发展,靠的是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而不是某个人的努力。相信艺校的明天一定会更好!